秘魯的貿易開放指數低于本地區(qū)平均值,對外出口的發(fā)展落后于其他國家,產品結構和出口市場是主要原因之一,寄望在后經濟危機時期通過擴大貿易開放促進其對外貿易的發(fā)展。
一、出口結構和出口市場
70年代秘魯的出口與韓國相似,稍遜于墨西哥,而目前韓國的出口幾乎是秘魯的13倍,墨西哥的出口也是秘魯的10倍以上,秘魯出口的發(fā)展明顯落后于其他國家。
在最近的20年里,傳統(tǒng)產品在秘魯的出口結構中占據明顯的優(yōu)勢,1990年占68.9%,2009年占76.2%,非傳統(tǒng)產品出口占23.1%。其中傳統(tǒng)產品中,礦產品占主導位置,占出口的60.7%,遠落其后的是石油及其制品(7.6%),漁業(yè)產品(5.9%),農產品(2.1%)。非傳統(tǒng)產品中的主要產品在去年危機中受到沖擊較大,紡織品(6.2%),農牧產品(5.8%),鋼鐵制品和珠寶業(yè)(3.0%),化工產品(3.0%)。
同樣,秘魯的出口市場也與出口結構一樣,比較集中,美國占18.4%,排名繼續(xù)保持領先,中國占12%,升為秘魯第2出口目的國,排名前3位的美、中及瑞士3個國家占其出口的40%,排名前6位的國家占其出口的60%。
雖然秘魯一直在向市場多樣化努力,但到2008年底秘魯的出口在國際貿易總量中所占的比例仍然是微小的,只有接近0.2%。
二、貿易開放程度
盡管最近幾年秘魯經濟高增長,有些產品像蘆筍、有機香蕉或草莓等在外部市場表現穩(wěn)定,但秘魯的貿易開放指數IAC(32.7%)一直低于拉美的平均值。智利和墨西哥由于關稅降低和已經簽署了多年的多邊貿易協定,其貿易開放指數相對較高,分別為67%和80%。(該指數越接近100%說明其貿易開放程度越高)
利馬商會經濟和企業(yè)發(fā)展研究所(Indep)認為,雖然主要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美國市場根據促進安第斯貿易和根除毒品法(ATPDEA)的對外開放,從2002年開始,秘魯的出口金額超過了進口金額,近8年來保持貿易順差,但秘魯的貿易開放指數并沒有顯著好轉。
2008年秘魯的IAC指數升至47%,去年受國際經濟和金融危機對出口的負面影響,IAC降至32.7%。根據今年對外貿量將增長14.2%,及央行預計實際進出口額將增長10.1%的判斷,2010年的IAC指數將在36%左右。
去年發(fā)生的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嚴重沖擊了全球的出口貿易。秘魯的出口下降14.7%,總金額從2008年的315.29億美元降至2009年的268.85億美元。同時,進口下降26.1%,金額從2008年的284.39億美元降至2009年的210.11億美元。
與美國和中國簽署的自貿協定將極大地增加秘魯產品向2個巨大市場的出口機會。能否通過在后經濟危機時期貿易開放程度的提高促進秘魯對外貿易的發(fā)展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