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由東華大學主辦,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紡織學院承辦的“2008國際纖維基組織工程支架學術會議暨‘111’計劃年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式在東華大學舉行。論壇旨在促進紡織、生物、醫(yī)藥科學的合作與交流,來自7個國家和地區(qū)20所大學、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據(jù)悉,“111計劃”的總體目標是瞄準國際學科前沿,圍繞國家目標,結合高等學校具有國際水平或國家重點發(fā)展的學科領域,以國家重點學科為基礎,以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為平臺,從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優(yōu)勢學科隊伍中引進、會聚1000余名海外學術大師、學術精英,配備一批國內優(yōu)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建設100個左右世界一流的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
近年來,東華大學紡織面料技術重點實驗室積極鼓勵國際學術交流,先后開展了2006紡織科學與工程博士生國際學術論壇、2007紡織生物醫(yī)用材料國際論壇和2008年國際血管臨床材料等多學科論壇,這些活動為東華師生和國內外的同行們提供了良好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
論壇上,13位國內外著名教授、學者圍繞“纖維基組織工程支架”的主題,作了學術報告。其中日本奈良醫(yī)學院的IKADA教授作了“生物醫(yī)用紡織在組織工程中的應用”的學術報告;上海交通大學的曹誼林教授帶來了題為“組織工程支架”的精彩學術報告;北京大學奚廷蜚教授作了題為“細菌纖維素及其納米級支架的細胞毒研究”的學術報告;新加坡大學Seeram教授、瑞士Walpoth教授,澳大利亞斯威本大學Morsi教授,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的Bowlin教授,也都結合各自的研究方向作了主題演講。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纖維基組織再生支架具有十分廣泛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前景,日益受到各國政府和投資機構的青睞,東華大學作為紡織學科方面的優(yōu)勢學校,可以通過大力扶持纖維基組織工程支架領域的研究,從而實現(xiàn)由傳統(tǒng)學科向現(xiàn)代學科的戰(zhàn)略轉型,在世界范圍內的科學前沿領域占據(jù)一席之地,保持東華大學在纖維基材料研究領域的領先優(yōu)勢。